国际制裁与金融机构(上)

近日制裁Sanction 一词成为网上热话,不少网民都成为Sanction KOL,解释制裁人士在全球出入境、金融、消费等领域上的影响。我们一般理解的制裁,是指由于政治或国际利益、人道立场等原因,由一国或多国向另一国或有关人士采取的干预行为。有实质意义的制裁,通常实施的一方都是实力较强向较弱施压,例如是联合国、欧盟、美英等西方联盟和国家,向自身国家认为全球犯下战争罪行、种族灭绝、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地区,及其领袖甚至国际恐怖份子或者大毒枭等,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活动上不同领域进行惩处。今天笔者要探讨的是金融机构在制裁方面的背景和意义。

金融制裁是指禁止与被制裁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交易,例如是冻结资产,停止信贷、限制使用金融机构的服务、促使交易和进入金融市场等,简单而言,包括开户、汇款、结算及财富管理。随着近代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制裁能够在兵不血刃下对付敌人,比起军事行动或贸易制裁成本更低。历史上美国在二战时就曾经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在冷战时期苏联、古巴、北韩等也受过西方阵营的金融制裁。在911恐袭后,由于恐怖分子不是一般的主权国家,他们居无定所,常规的经济制裁没法有效打击,于是美国乃至全球更加在制裁和反洗黑钱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方面的监控,以堵截恐怖分子的资金往来。

近年,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更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美元支付和结算方面着手,并透过负责全球跨境交易支付结算的「银行同业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和承担全球美元支付结算的「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禁止制裁对象以及和他们有经济交往的外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开设或使用账户,违者或需支付巨额的和解费用。例如渣打银行曾因与伊朗有业务往来而在去年遭英美监管机构罚款超过十亿美元以达成和解

长久以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少国际银行在香港经营。目前香港有超过160间银行在香港经营,当中有132间就在香港境外注册。即使在香港注册的31间银行,如汇丰、渣打、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其母行均是来自英美的大行,他们除了需要在香港遵守监管机构的法规外,亦要确保符合其注册地甚至是其他经营业务的司法管辖区适用的相关制裁法规。下一篇,我们会了解国际制裁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延伸阅读:国际制裁与金融机构(下)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Facebook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