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在港百年兴衰的启示(上)

近年,在港龙头英资企业向中国屈服,生意失色,一直是瞩目的头条新闻,国泰航空内部吹起文革式管理风,其后因受中国政府压力而难以重组业务,需要港府注资拯救,乃至汇丰银行在中国政府压力下需要委婉表态支持国安法,都是例子。在这个大时代之中,很多人经常喜欢说「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下在港英资老店的命运,既是香港命途的小缩影,也同样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

曾在文章提到,资本是建国根基,银行也就成了重要的建国工具。于近代,香港所以能够发光发亮,基本上是因为中国积弱,受到西方压力,故此急于取得来自西方的资本﹑技术乃至人才以发展国家,香港因而得到左右逢源的发展空间。若无此一背景,汇丰银行便将难以在官网之中书写这一段历史:「20 世纪30 年代,许多市场出现衰退和动荡。 虽然如此,汇丰当时邀请巴马丹拿建筑公司设计香港的新总部:『请为我们兴建全世界最优秀的银行。』这座前卫的建筑于1935 年启用。」若无此一背景,国泰航空也未必会在1946年推出首个从澳洲往中国的航空货运服务,自此建立国泰的江湖地位。

当然,中国积弱,急需外学以振国家声威只是故事的其中一部份。当时中国与外力关系并不如爱国史观所述般水火不容,其实也是在港英资老店乃至香港成功故事的重要背景。

有别于爱国史观的想像,汇丰银行并非纯然受制于伦敦的银行,这间老牌银行由始至终都以香港为基地,离不开香港。

1865年3月,汇丰在香港开业。同年4月,汇丰于上海开设分行。在历史之中,汇丰是首间以香港总部,按苏格兰银行原则营运的外资银行。至10年后的1875年,汇丰分行已遍布亚欧﹑北美,中国﹑印度﹑菲律宾﹑越南的出口业务都得力于汇丰融资。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曾以汇丰的亚洲业务扩展为案例,研究香港的经济网络,进而指出香港其实拥有八大经济腹地与海洋性格,并为此在1997年出版著作《香港大视野──亚洲网络中心》 。这种大视野,与只重「大湾区」﹑背离海洋的内向大陆视野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至20世纪初,汇丰业务范围扩大,即连国家也成为汇丰客户,国家现代化发展计划也需依赖汇丰贷款以展开。值得补充的是,当时英日相互竞逐在华影响力。英帝国的策略,是摆出愿意助中国发展一臂之力的姿态,以汇丰银行贷款协助中国推动国家现代化转型。从1884年起,汇丰便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金融代理机构。伦敦此一借用汇丰力量的策略,曾令英国本土生产商大感不满,他们认为,这对拓展英国货品海外市场毫无助益。

最近过身的前香港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顾汝德(Leo F. Goodstadt)在其著作Profits, Politics and Panics: Hong Kong’s Banks and the Making of a Miracle Economy, 1935-1985指出,香港于英治时代能言金融自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汇丰属于香港银行多于英国银行。显而易见,在1997年后,这种故事难以延续下去。

延伸阅读:汇丰在港百年兴衰的启示(下)

延伸阅读:谁偷走了香港的经济自由?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Facebook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