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口罩凸显香港的大市场小政府资本主义

武汉肺炎肆虐香港,全城疯狂抢购口罩。一听到有店铺卖口罩,市民便会日以继夜地排队,市场需求有增无减。

相较邻近澳门,台湾,果断采取一连串防疫措施,不惜工本全球扑口罩,建立口罩生产线等,有效确保口罩供应稳定,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条件。香港贵为国际大都会,政府至今仍然采取「缘份到了,自然有罩」的佛系态度,不禁令人失望。政府只沿用「价低者得」的招标方式采购口罩,最终特首公开承认采购口罩「唔系好成功」,更呼吁市民如非必要不用戴口罩,引起一片哗然。

什么是 「大市场,小政府」呢?政府主动出手,对口罩进行「价格管制」真的会违反对市场积极不干预的方针吗? 「大市场,小政府」的概念源于1980年前财政司夏鼎基爵士提出的「积极不干预政策」(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他提到:「我是用『积极』来形容『不干预』的。这其实是指:当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预的建议时,不会纯粹因为其性质而惯性认为建议不正确;政府会权衡轻重,仔细考虑支持和反对采取干预行动的理据才作出积极的决定,研判利害所在。」 可见,「积极不干预政策」并不等同「放任主义」,甚至被学者谕为香港特色的资本主义。实际意指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确保市场具有一个有效的运作架构,政府亦能在市场运作失调时采取行动。当然,如何界定「积极」一词仍有很多灰色地带。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并非如此死板,任何情况也不能干预。

面对疫情,政府爱莫能助,唯有市场自救。不同商家,团体远飞世界各国搜罗口罩。例如,具全球采购供应网络的屈臣氏,早在农历年前已经紧急从全球搜罗口罩、酒精液等卫生用品到香港以合理价格销售。而其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更亲身到达纽西兰采购防护衣及N95口罩予香港医护人员;HKTV Mall 创办人王维基,以双倍价钱即20万美金购买机器,在香港自设口罩生产线;香港众志黄之锋,懂得以国际关系学巧妙地在与中国并无邦交的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觅得120万个口罩货源。即使唯利是图的商人亦懂得Buy Low Sell High:以高价在东南亚甚至欧洲扫货,以更高价在药房销售。建制派民主派区议员、教会团体、长者协会、基层关注组亦纷纷加入口罩搜罗战线。以上例子,均反映了大市场的角色。面对庞大需求时,纵然政府无能为力,市场仍会从不同渠道,增加供应,发挥其功效 。

话虽如此,是次武汉肺炎,引发口罩荒,更衍生出天价口罩,黑心口罩等问题,香港政府绝对是责无旁贷。放眼全球各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会要求市民自行承担抗疫工作。甚至乎,反要市场负责本属于香港政府的医疗物资供应成本。一个涉及公共卫生层面的问题,更不应该只交由市场主导,否则「大市场,小政府」只不过变成被政府官僚利用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参考邻近地方,适时介入,推行配额售卖方法,规管其出入口及零售价格,又何乐而不为呢?这类做法与早前「限奶令」大同小异,规例有迹可循,成效前车可鉴。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市民与特区政府的矛盾,早不是一时三刻的事。特首上任时提出 「We-Connect」的竞选口号,这次应对武汉肺炎的举动,可算是说到做到,成功地把香港市民的星星之火「Connect」了起来。市场竞争、自由发展,一向是香港的成功之道,但「大市场,小政府」的方针,从来都不是零和游戏,非黑即白。在极端市场变化下,在被动等待市场增加供应的同时,政府亦理应积极应对,双管齐下,这才是明智做法。面对施政评分屡创新低,不满声音越变激烈,又能否悬崖勒马,打破僵局,修补关系,做到真正的 「We-Connect」呢?


延伸阅读:疫潮下的「香港制造」—从纳米口罩看香港创新产业生态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Facebook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