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民俗学—从中国无人商店泡沫爆破说起

2020年年初,香港《经济日报》报导说,「无人商店在中国全灭,却在美国发扬光大」。报导文章分析,无人商店在中国难以生根,原因有二:第一,中国顾客偷窃问题严重;第二,中国「大妈」在店乘凉,影响企业生意与品牌。其实早在去年6月,《日经》(Nikkel Asian Review)已指无人商店在中国犹如泡影,来得快,去得也快。

中国的无人商店风始自2017年。当年无人商店所能得到的投资金额达43亿人民币,在中国国内开设的无人商店数量超过200间。但在2018年年初,这股热潮便开始退散。开先河的无人连销店爱士多(i-store)于同年崩溃,旗下分店接连倒闭。至该年三月底,爱士多的分店数目从高峰时期的9间跌至3间。到了2018年年底,中国第二大网店商京东(JD.com)也宣布搁置无人商店发展计划。在此之前半年,京东原计划开设5000间无人商店,半年之后,计划灰飞烟灭。中国无人商店泡沬现已成为新加坡业界人仕眼中的前车之鉴

同样是在2018年,美国无人商店发展前景似乎较欣欣向荣。当时Amazon 计划在2021年前开设约3000间无收银员商店Amazon Go首间Amazon Go 在同年于美国西岸西雅图设店,然后在2019年5月,Amazon Go于美国东岸纽约登陆,且颇受欢迎。即连在香港,无人商店的发展前景也不暗淡。上述香港《经济日报》报导说,「香港也有无人商店,虽然数量不多,却少有耳闻经营不善」。

中美交恶之际,无人商店在中美际遇大不同,不失为有助考察中美「民族性」的有趣案例。对一众有志于以商业方式改变世界的朋友而言,这也有助他们认清社会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早在2000年代初,已有学者提出「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之说,这种学说能方便经济全球化发展。 「文化智商」意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适应力,这多少说明有关「民族性」之论并非子虚乌有。被称为「日本民俗学之父」的柳田国男,甚至视日本国内各种民间传承为国家发展重要一环。数年前中国学者高丙中也在论文〈日常生活中的未来民俗学论纲〉分析民俗学观缘何属政治经济学一环。这都在说,商业成功终究与人文关怀环环相扣。

延伸阅读:也谈「黄色经济圈」(一)—国际案例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Facebook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