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中小企业节省银行利息

本文刚在最新电讯盈科商贸服务2019-2020黄页发表,在此与FinMonster读者分享。

不知道身为中小企业老板或财务总监的读者会否有以下经验?到银行申请贷款时,相近的授信额度和贷款条件,往往不同银行的利息和收费差异甚大,甚至同一银行不同部门的客户经理,意向价格也甚为不同。与此同时,面向大众的零售银行却又竞争激烈,定价相对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中小企业又可以如何透应用金融科技去节省利息成本呢?

首先,银行审批和定价是以风险回报为指标,风险越低,价格越佳。银行间会因为得到不同的资讯或风险偏好而导致价格差异。大型跨国或上市公司,由于监管机构的要求,一般都有定时和比较透明的资讯发布,包括年度或季度业绩、重大业务或财务状况等,亦会定期与投资者、投行和评级机构沟通,撰写研究报告和给予投资级别。银行可以从多方面获取公司资讯,因而风险给级别在银行间会比较接近,价格也趋向一致。

然而,对于中小企业,银行比较依赖银行经理跟客户的沟通和信息采集。各大银行有自家或外购系统协助分析风险级别和定价,加上比较侧重个人化的风险判断,结果是各银行的审批条件不尽相同、价格差异较大。笔者在过往十多年的银行工作经验,经常发觉会有1-2% 的息差,以每一百万的贷款金额计算,一年利息成本相差已经一两万。
传统上,中小企业透过人际网络或中介去认识银行经理,可是银行众多,各经理的擅长行业和风险偏好不尽相同,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率。今天,借着资讯科技的发展,很多行业的资讯已经去中介化,透过网路平台运用演算法、大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精准配对供应和需求方。例如有叫车服务平台连系乘客和司机、去旅行订机票酒店亦有不同平台结合客人和航空公司或酒店。在银行业方面,零售业务相关的产品比较平台亦非常有效率地为存款、信用卡和按揭贷款的价格达致市场竞争价格。

企业银行方面,由于产品较为复杂,企业风险较难掌握,所以相关科技发展在香港较个人业务起步较慢。然而,随着市场发展,加上海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香港的科技金融公司亦陆续开始打进企业银行的大门。例如今年已有第一家免费网上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演算法,协助中小企业配对银行经理,处理商业银行服务申请,如开立银行户口、商业信贷和贸易融资等。平台按照企业的经营业务、基本财务状况和贷款要求,一站式筛选合适的银行和经理,比较在同一条件下最佳的价格。由于回覆由真正的银行经理按照个别企业的情况考量,并非纯粹比较银行产品公价,所以能够确保配对的成功率。

随着香港金管局的银行业开放API框架去年出台,日后企业可以透过金融科技平台连接各大银行系统,即时比较、申请和批核银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就好像今天去旅行,我们会在比较平台上搜寻合适航班,即时确认机票,毋须再到航空公司网站。

每种科技的成功,都会为用户带来行为的改变。相信不久将来,企业老板和财务总监,一想到需要银行服务时,就会拿起手机利用网上平台即时比较申请,而不再是打电话找朋友推荐。


FinMonster相信,企业的存在意义,最终是为改变世界﹑令世界变得更美好,金融业的本份,便是忠实地为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企业提供坚实后盾,而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先。基于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崭新﹑属世界前沿的融资平台,串连企业与银行,致力为企业提供更美好的银行体验,务求令各种社会理想得以被实践﹑成为众人生活一部份。 FinMonster既快捷地为新创企业与中小企搜罗融资最佳利率,亦为香港各间银行配对合适客户。详情可见我们网页FB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