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眼中的「非中資銀行」-上海商業銀行的故事歷史篇(上)

2019年10月,連登帖文大聲疾呼:「警世上海商業銀行係台資 唔好裝修!」 這其實是個警世故事。故事告訴我們,香港人其實應多熟習香港歷史。在近世中,中國風雲變幻,於因緣際會下,香港成為集合五湖四海的英雄地,在港事物背後都不乏跨地域的複雜身世。若缺這種香港本土史意識,單從名字下定論,其實很不智,正如我們不會因為匯豐全名—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上海」二字,便認定這是中資銀行。(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

恒生銀行管理培訓生的行山謬誤

武漢肺炎持續,不少公司相繼推行在家工作(WFH)。近日,6名恒生銀行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簡稱MT)被發現趁在家工作期間,相約一同行山,更把其合照放上社交平台Instagram,最終被公司發現。事件在網上廣泛流傳,更被不少網民起底改圖,恒生的金漆招牌慘被改成「行山銀行」。不少人批評,他們貴為公司管理培訓生,將來更可能成為管理層班底,理應自律。撫心自問,天下間有哪一個打工仔未曾返工蛇王偷懶?……(繼續閲讀)

Continue Reading →

落雨點解要收遮?也談「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的幾個要點

為支持香港中小企業應對當前政治社會事件,以及在當前環球經濟環境下遇到的業務挑戰和資金緊拙,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去年第四季設立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下稱” 協調機制 ”),旨在鼓勵銀行按照《香港企業財務困難處理守則》,對遇到財政困難的中小企客戶抱支持態度,加強與客戶溝通,不會貿然撤貸或採取其他影響客戶業務運作的信貸行動。 協調機制成員除金管局外,亦包括銀行公會,主要銀行和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2020年1月20日,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FinMonster將重點向讀者簡介。(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

虛擬銀行——實而不虛?(下)

虛擬銀行是否「有用於民」,就看它能否「物盡其用」,充分利用科技解決文首提及的銀行痛處。進一步思考,我們要解決的純粹是技術問題,還是體制問題?若是體制問題,虛擬銀行能否「物超所值」,一石二鳥?若然虛銀未能帶來新的價值,而幾乎每個香港成年人皆有傳統銀行帳戶,甚至電子帳戶,那我們為什麼要「為虛而虛」?(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

虛擬銀行—實而不虛?(上)

你有否想過,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親身去分行、遞交成疊的紙質文件、等待漫長的處理過程?除開「時間就是金錢」的考慮,為什麼銀行盤滿缽盈,數量眾多,競爭激烈,但服務費仍不友善,且存款利息微薄、借貸利息高企?你相信銀行業秉持社會企業良心,不會剝奪你的利益嗎?(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

淺談企業銀行服務(3)—長期貸款

在較早前的文章,我們討論過企業銀行中流動貸款(Working Capital Loan)和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都是中小企業常見的貸款品種。對於較為成熟的企業甚至投資財團,更多時候會應用到長期貸款(Term Loan),以作資本開支、在融資甚至是併購……

Continue Reading →

金融科技助中小企業節省銀行利息

不知道身為中小企業老闆或財務總監的讀者會否有以下經驗?到銀行申請貸款時,相近的授信額度和貸款條件,往往不同銀行的利息和收費差異甚大,甚至同一銀行不同部門的客戶經理,意向價格也甚為不同。與此同時,面向大眾的零售銀行卻又競爭激烈,定價相對透明。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中小企業又可以如何透應用金融科技去節省利息成本呢?(繼續閲讀)

Continue Reading →

香港金融科技業的人力資源與機遇

招聘諮詢公司邁克爾·佩奇(Michael Page)早前發佈《 2019年金融科技就業》報告,指出一眾香港僱主和專業人士認為,未來金融科技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才供應。報告指出,近95%的香港金融科技公司擔心大數據、電子支付、虛擬貨幣和保險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匱乏…… (繼續閱讀)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