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海外併購回顧與展望

當下國際關係嚴峻複雜,加上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歐美政府紛紛築起護城河小心處理外國投資,特別在高科技、國家安全和戰略行業等領域實施更嚴格限制,以防海外資金趁著經濟低迷時抄底低價收購戰略資產,因而對近年中國資金「走出去」海外併購的策略造成不少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前年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也阻止了幾宗中資併購,包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在2018年以國家安全理由禁止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匯款公司MoneyGram International。據路透報道,中國去年在美投資跌至只有50億美元,是2008金融海潚以來的新低。 

筆者透過Refinitiv LPC嘗試梳理過去十年中資企業的海外併購貸款項目,也頗符合上述發展。自2010年起,由初期每年數宗的海外併購貸款,逐步增加至2016年的最高十多宗,及至在2017年起回落,整體貸款金額亦跟隨趨勢先升後回。由於統計上只計算了收購 (Acquisition and Takeover) 、合併(Merger)、槓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 四類貸款,若然收購方財務實力足夠,只在貸款市場籌組一般商業用途的銀團或在資本市場上發債,實際宗數和金額或會更多,但整體趨勢跟其他中資海外併購數字相約。(圖一) 

中資海外併購

回顧十年,中國在海外併購的目的各有不同,包括有:1)生產商鎖定上游供應鏈,例子有紫金礦業對外收購金礦和有色金屬的供應、蒙牛收購澳洲嬰兒奶粉公司Bellamy;2)開拓開外市場,改善生產技術,如中國化工收購瑞士農藥生產商Syngenta、北京汽車收購德國的奔馳汽車母公司Daimler的部分股權,3)亦有一些是具戰略價值的公用類資產,如水利、港口、發電,如招商局收購法國航運公司CMA CGM的港口資產,4)發展至近年購買知識產權如騰訊收購環球音樂的部分股權等,甚至是一些5)外資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如蘇寧收購法國零售商中國家樂福業務。很多時候收購方除了是企業外,亦會引入一些私募投資,在不少項目上經常見到某些基金的手影,如中信伙拍Carlyle併購麥當勞的中港業務;安踏連同Fountain Vest收購芬蘭運動用品商Oyj等,收購方既可享受與標的公司的協同效應,亦可從中引進投資者資金,減低收購成本。 

在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16年至今比較觸目的併購貸款及其交易。 

2016:中國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  

過去五年間, 2016年海外併購貸款金額屬五年之冠。其收購項目更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政治阻力。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大廠庫卡集團(KUKA AG)便是其中一例。眾所周知,德國是製造業設備出口的第一大國,在工業上的表現亦領先全球。是次併購牽涉的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前三大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被併方則是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品牌KUKA。收購前夕,德國各界人士希望KUKA能夠繼續作為一個獨立的德國品牌經營下去,連德國經濟部長西格瑪爾·加布裡爾(Sigmar Gabriel)甚至也表達了對中國收購德國公司的反對,擔心會威脅到德國製造業設備出口的角色。經過多番談判後,最終才達成共識。  

這項收購將借助庫卡集團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經驗和產品線,進一步提高美的的生產效率,並提升美的製造技術。通過優勢互補與協同效應,完善美的業務多樣性及全球業務布局和獲利能力。這次海外收購共貸款近40億歐元,先由工商銀行提供一年期過渡貸款,再在2017年由中國銀行牽頭,聯同建行、工行等七家中資銀行提供約37億的5年期再融資貸款。

中資海外併購

2017: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農業企業先正達  

說起中國海外收購貸款,不得不提2017年哄動一時的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農業企業先正達的收購案 。該交易是中國迄今最大型的外企收購案。  

中國化工一直致力擴張生命科學板塊業務,努力尋找進入種子行業的商業契機。在這收購案前,中國化工已先後收購了法、英、德、意、以色列等國9家行業領先企業,積累了豐富的海外併購和整合經驗,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農藥企業。 然而,由於種子行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平均每個新種研發也至少需要8-10年時間。透過收購先正達,正好補足中國化工在種子業務上的空白,為其提供領先的種子技術和豐富的種質資源。先正達有259年歷史,擁有農藥、種子、草坪和園藝三大業務板塊,是全球第一大農業及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  

2017年,中信銀行牽頭籌組127億美元的控股部分銀團貸款,滙豐銀行籌組收購公司銀團,屬亞太區有史以來最大的銀團貸款項目,及後再由不同的中資和外資銀行提供永續債和股權再融資。 

中資海外併購

2018 中遠集團收購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  

中國對外收購逐步邁向多元化。不論是房地產,教育配套,醫療,採礦業也都包含在2018年的收購中。當中貸款金額最高的是中遠集團收購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由中國銀行提供貸款金額高達63億美元。這次收購可謂一波多折。由於東方海外在美國長堤港投資的貨櫃碼頭還有30多年經營權,中遠海運把其收購,變相增加中國在美國海運碼頭的控制權力。故此,美國政府曾以中遠海運在美國已投資貨櫃碼頭,再增碼頭恐影響國防安全為由,不允許出售給中遠海運。最終,中遠海運需簽協議先將碼頭信託,一年內將碼頭賣給無關連的第三方。  

中遠海運收購東方海外後,猶如如虎添翼。根據Alphaliner運力排名顯示,收購案連結兩家航運業務及中遠海運碼頭運作,總運力市佔率達到12.4%,超過法國達飛(CMA CGM)的11.8%, 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貨櫃船公司。  

中資海外併購

2019: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收購Sempra Energy 秘魯配售電力業務 

2019年中國併購市場大致平穩,當中貸款金額最高一單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收購美國上市公司Sempra Energy的秘魯配售電力業務 ,借貸金額涉及40億美金,由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聯同三菱日聯銀行提供。  

長江三峽集團旗下的長江電力作為中國最大水電上市公司,是次收購能夠利用當地已有的水電項目組成發電和配電的協同效應,提高競爭力和降低整體海外投資風險。事實上,自中國政府積極推動能源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海外資產,長江電力便持續在南美洲收購資產。同年,長江三峽集團也貸款了850萬美金收購秘魯Chaglla水力發電廠。至今,在中國對拉美電力資產的首15宗大型收購,當中有4宗均來自長江電力。可見,中國對外收購的項進一步為拓展配售電業務奠定基礎。  

中資海外併購

2020:中國華住酒店集團收購德國酒店品牌STEIGENBERGER  

雖然疫情持續,但無阻中國海外收購的交易。當中較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華住酒店集團(HUAZHU)收購德國酒店龍頭,德意志酒店(DEUTSCHE HOSPITALITY,DH)取得歐洲老字號高檔連鎖酒店品牌STEIGENBERGER。    

中國華住第一間酒店,「漢庭」,從2005年8月開業營運,15年間旗下已在全球400個城市經營超過5000家酒店,以房間數量計是全球第9大酒店營運商,以市值計則為全球第5大酒店集團。這次收購德意志酒店亦是中國華住住首宗海外酒店收購案,開拓除經濟型酒店外的豪華酒店,作為業務新發展的一環。是次貸款金額近10億美元,當中一部分用作收購,部份用作再融資另外一筆2017年籌組的併購貸款。由中國招商銀行作為最大貸款金額牽頭人,合共十多間銀行參貸,總利差約LIBOR加230點。 

中資海外併購

總的來說,現時雖處於經濟不景氣階段,但仍無阻中國海外併購市場的決心。經濟發展本來便有週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併購一直是中國「走出去」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面對市場不明朗因素以及緊張的中美關係,中資的海外併購焦點或會有所調整,轉移至一些較為與中國友好的國家,但併購需求不會因此而減少,而全球利息低企和寬鬆的信貸市場亦鼓勵更多財政健康的中資企業追蹤海外優質資產。 


FinMonster 2.0經已面世!FinMonster與全球知名的數據公司Refinitiv合作提供智慧融資方案,匯整企業貸款資訊,協助您掌握市場脈搏以制定明智決策。你可以獲取每天更新的貸款市場消息、逾千項來自不同行業公司的貸款基準定價和條款,以及亞太區一二級市場月度融資動態報告。我們誠意邀請您親身感受各項新的功能,並為新訂戶獨家提供7天免費試用。



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