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存在主義哲學思考(二)—美國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聲明之後

所以說Business Roundtable 聲明猶如象徵新的Paradigm Shift之開端,是因為在著名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思想的影響力下,股東唯先﹑利潤最大化已成眾多企業求存之時供奉的鐵律。佛老曾言,「追求利潤便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擁有美國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的科赫兄弟其後熱烈追捧此一觀點﹑不惜大灑金錢透過智庫等平台將之推廣。Business Roundtable 聲明說,企業股東不再是唯一stakeholder,這猶如告別過去。

不過,關心企業行為與氣候轉變關係的作家Andrew Winston在發表於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的文章 Is the Business Roundtable Just Empty Rhetoric? 對Business Roundtable 發表聲明之後的後續發展不完全感到樂觀,原因有二:第一,Business Roundtable 聲明內容其實不是新見解。十數年前,美國通用電氣的行政總裁Jack Welch已曾說過,只顧股東利益﹑視之為企業主要生存策略是愚蠢的事。甚至早在1940年代初,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便明言,企業所持信念是為世界服務。換言之,企業以股東利益至上的觀念得以被延續,關鍵也許不在於過去論述之缺乏而更在於對應行動之不足。第二, Andrew Winston疑問:究竟以股東利益至上是問題的果還是因?如果股東利益至上觀念只是問題的果,那意味問題根源在於形塑我們對價值(value)認知的社會文化氛圍。要反思短視﹑只重追求私人利潤等觀念的社會文化根源,經濟學家Alfred Rappaport所著的Saving Capitalism from Short-Termism是值得參考之作,因為Alfred Rappaport本人便是弘揚股東利益至上主義的一員大將。無論如何,Andrew Winston仍然認為,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聲明﹑重燃相關討論之舉仍然聊勝於無。

對於重新思考誰是企業stakeholders的後續發展,《金融時報》編輯Andrew Hil 在評論文章The limits of the pursuit of profit的看法明顯較樂觀。文中提到,倫敦商學院與哈佛商學院的學者之共同研究顯示,顧及大眾共同利益﹑賦予產品與服務廣受認同的意義已愈趨成為企業的重要生存方式,當中兩個參考案例是:第一,於2016年,法國食品生產跨國企業達能(Danone)宣佈,為顧及食材產地的土質與生態多樣性,決定改變企業主要沿用基因改造食材的生產(這些產品價值達10億美元)策略﹑非基因改造食材的使用比例將被顯著提高;第二,美國著名運動用品品牌Nike亦從1990年代開始改善旗下產品生產過程之中的勞工待遇,並視之為經營品牌的一大重要策略。

說到底,經營生意與人生最終都會殊途同歸,最終我們都會問同一問題:生於世上,意義為何?


FinMonster相信,企業的存在意義,最終是為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金融業的本份,便是忠實地為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服務﹑為創造社會效益的企業提供堅實後盾,而非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先。基於這份信念,FinMonster提供嶄新﹑屬世界前沿的融資平台,串連企業與銀行,致力為企業提供更美好的銀行體驗,務求令各種社會理想得以被實踐﹑成為眾人生活一部份。FinMonster既快捷地為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搜羅融資最佳利率,亦為香港各間銀行配對合適客戶。詳情可見我們網頁Facebook專頁